800小说网 > 行者玄奘 > 第四章 阴冷奇特的寺院

第四章 阴冷奇特的寺院

800小说网 www.800xiaoshuo.co,最快更新行者玄奘 !

    宴会结束后,雪也停了,沙尔多陪伴玄奘游览伊逻卢城。

    踏着街道上的积雪,玄奘一面前行,一面领略着龟兹浓郁的异域风情。

    这里是被白雪覆盖下的一片耀眼的绿洲,一座富足的城市,集市上贩卖着来自四方的货物——稻、粟、菽、麦,饶铜、生铁、麖皮、盐绿、雌黄、胡粉、安息香、良马、封牛……他的眼里耳里充斥着男女老幼的盛装歌舞,寒冷刺骨的空气中混杂着冻果子的清香和烤羊肉的腥膻之气。

    “龟兹是个富裕的国家。”沙尔多自豪地说道,“法师住在这里,需要什么,这里都可以给你满足。”

    玄奘苦笑着摇了摇头,他很想问一问,让伊塔去跳舞,你做父亲的放心吗?话到嘴巴还是咽了回去,人家父亲都啥话没有,自己又何必“咸吃萝卜淡操心”呢?

    远处传来婴儿的啼哭,声音十分凄厉,像是在忍受极大的痛苦,玄奘不禁皱起了眉头。

    “大概是谁家的孩子,头上刚被押上木板,所以哭得厉害。过几天就好了。”沙尔多向他解释说。

    玄奘心中一痛,他知道,这是龟兹独特而古老的习俗——贵族子弟出生时,都要用两片薄薄的木板夹住脑袋,慢慢地把头夹扁,这样,以后就能够明显区分出他们尊贵的地位了。

    这个习俗实在令玄奘感到心悸,偏偏又无可奈何。真不知当年的龟兹国王是怎么想的,竟然用如此残酷的方式来维持王国的秩序。

    想必那国王是个极其注重等级的人,视贵族尊严为至高无上的目标。可惜他的等级是建立在对婴儿的残忍上。两个木板夹在柔软的头上,再用绳子绑紧,这便是为高贵的身份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吗?

    索戈就付出过这样的代价,他为此感到自豪。他从秣和城逃到龟兹,穿着奴隶的服装上殿面王,什么都不用说,只要看一看那扁平的头颅就知道他的身份了。

    但是玄奘还是觉得难以接受,婴儿的啼哭声犹在耳际,他捂住耳朵,匆匆逃回寺院,想着这孩子就这样在哭声中长大,心里就觉得万分难过。

    令他感到欣慰的是,那场宴会后不久,龟兹国王苏伐叠便派遣使臣出使唐朝,并晋献了一批良马,希望以此来抚慰大唐帝国,换来太平。

    玄奘舒了一口气,不管怎么说,从离开长安到现在,龟兹是他呆着最舒心的地方了,没有官方的通缉,没有国王的强行挽留,没有刁难,更没有奇怪的人来栽赃陷害,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?

    在龟兹稳定下来后,玄奘叫弟子们呆在昭怙厘寺里,自己独自策马出了王城西门。

    西门的道路两旁果然有两尊巨大无比的立佛像,虽不足百尺,却也有八九十尺高。立像的前面,是一片被白雪覆盖住的巨大的广场。

    “想来,这就是那位马车夫所说的,举办行像节的大会所了。”玄奘勒住马,四处观望着。

    他并不为自己错过了那场盛会而感到遗憾,世间万事万物都讲个缘,无缘是不能强求的。

    他此刻出城,也不是专为看这两尊佛像和大会所的,而是要前往阿奢理儿寺参访,顺便路过此地。

    阿奢理儿寺曾是昔日鸠摩罗什大师住过的地方,而它现在的住持,便是在国王的欢迎宴会上居于首席之位,曾游学天竺二十多年,对声明学最有心得,并号称“独步”的木叉鞠多长老。

    天色还早,道路上空无一人。虽然大雪已停,但俗语说:“下雪不寒雪后寒”,那透骨的寒风,卷起地上的雪粒扑面打来,逼得人们只能蜷缩在温暖的泥屋里。

    骑在马上,玄奘不禁想起昨天在沙尔多家作客时,听到的关于阿奢理儿寺的很多故事——

    “阿奢理儿,它的意思是奇特,那里是整个龟兹高僧最多的地方了,寺中有很多年高德勋、学识渊博、才能出众的人物,以至于远方的俊秀之士都纷纷投奔到这里来。他们在此精勤不懈地修行,国王、大臣、士大夫、百姓、甚至豪强,则为他们提供饮食、衣服、卧具、医药等物,不令其匮乏。时日越久,敬意越深。”

    听了这番话,玄奘深感敬慕:“阿弥陀佛。如此殊胜之地,玄奘定要前去参拜。”

    一旁的伊塔却对另一件事感兴趣:“奇特寺?这个名字可真够……奇特的。”

    “此名缘于一个传说。”沙尔多道。

    “什么传说?”伊塔很喜欢听故事,立即发问。

    沙尔多犹豫了一下,说道:“这个故事,女子不能听。”

    伊塔嘟起了嘴。

    见此情形,玄奘笑了笑,起身告辞。

    沙尔多送他出来,一直将他送回昭怙厘寺,路上,他给玄奘讲了关于阿奢理儿寺的一个奇特的传说——

    “法师知道,这个国家的国王对三宝一向是备极礼敬的,很多年来一直如此。当初有一位先王,他发愿云游四方,瞻礼佛祖的圣迹。临行前,命自己的胞弟代他主管国事……”

    王弟受命后不久,献给了国王哥哥一个密封的金函。

    国王问他:“这是什么?”

    王弟回答说:“这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东西,但必须要等大王返驾之后,才能打开观看。”

    于是,国王便将金函交付有关主事官吏,命他随军保管好这件东西。

    然而等到国王回国后,却听到了谣言,且句句指向王弟。有人说:“国王命令他监国,可他却淫乱宫中妃妾。”

    国王听到后大怒,不由分说,便要对弟弟严刑惩处。

    面对突如其来的灾祸,王弟从容答道:“臣不敢逃避罪责,但请大王开函一看。”

    于是国王打开金函,里面竟是一具被割断了的阳根!

    国王吃了一惊,问道:“这是什么东西?你想说明什么?”

    王弟回答说:“大王当初云游四方,命臣弟摄理国家事务。臣害怕遭受谗言之祸,所以用自宫的方法来表明心意。如今果然应验,愿大王明察。”

    国王听了这话,对弟弟深怀敬意,处罚了那些乱嚼舌根之人,从此兄弟之间的眷爱之情愈加深厚,王弟可随意出入后庭,国王对他也无所限制。

    听到这里,玄奘感叹不已:“谣言的力量竟如斯之大,可以迫使一个男人通过自残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清白。由此可见你们龟兹国的朝廷中人心叵测,古已有之。”

    沙尔多点头道:“正是如此。便是现在,朝廷之中也常会出现一些诬陷倒告之事,令人防不胜防啊。”

    “谣言都是从妄想执著中来,从贪嗔痴中来,”玄奘道,“倘若修习大乘佛法,奉行十善,相信会有所改变的。”

    沙尔多笑着摇头:“人心难测啊。法师你修大乘,别人不修;你行十善,别人不行,或者打着修行的旗号行魔事,专跟你做对,奈何?”

    玄奘道:“一个人怀有贪婪、嫉妒、嗔恨之恶念,对周围人就会产生影响。心量大的影响的范围就大,心量小的影响的范围就小;善心也是如此,一个人若是善心清净,就能对周围世界起到善化的作用,你一念清净,周围犯贪心、嗔念的人也会跟着调伏下来。这就叫做德化一方。”

    沙尔多道:“我等凡夫哪有这个能力?还是那位王弟料事如神啊,知道必定有人会拿女人说事,因而提前做了防范。后来的事情没有超出他的想象,也没有突破他的防范,他那一刀算是没有白割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这么做划得来吗?”玄奘问,“他的王兄只是出去云游,让他暂时管理一下国家,回来后就又将权力收回了。而他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,却要付出这样的代价。证明了之后又如何?他还是要面对自己的生活,痛苦将一直缠绕着他,让他在失落和伤感中打发掉一生。”

    “法师说的是,”沙尔多笑道,“若这个故事到此为止,倒也没什么奇特的了。”

    “哦?后来又有什么奇特之处了?”玄奘问。

    沙尔多道:“这之后有一天,王弟在路上遇见一个男子,赶着五百头牛,要去骟割。王弟看后久久深思,这些和他有着同样不幸的生灵的遭际使他倍加感伤。他想,我现在形体亏损,难道不是因为前世的罪孽造成的吗?于是,他拿出财宝赎取了这一群牛。由于慈悲的力量,他的形体居然又完具了。也因为如此,从此他便不再入宫。国王对此感到奇怪,就去询问他,王弟叙述了事情的始末,国王深感奇特,于是便建立了一座寺院,命名为阿奢理儿寺,以表彰王弟的完美操守,使他流芳后世。”

    这个完美的结局让玄奘长出了一口气,但他想,世人面对谣言的时候是否也必须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呢?当他们不得不为证明自己而付出代价时,又是否会有王弟这样的幸运呢?

    在玄奘看来,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如此“奇特”的神力上,他倒宁愿尝试着用佛法去拯救人心。

    不管怎么说,这奇特的故事令玄奘对那座以“奇特”为名的寺院产生了浓浓的好奇心。

    阿奢理儿寺位于王城西北,这里果然庭院宽敞,即使是露天的佛像,都装饰得极为细致精巧,令人叹为观止。

    踏进寺院大门,玄奘依礼数先去拜访本寺住持,当地的佛教领袖木叉毱多。

    或许是因为刚刚雪停,而玄奘来得又早的缘故,这座著名的寺院带给他的第一感觉竟是异样的冷——天冷、地冷、风冷、人更冷。

    庄严宏伟的阿奢理儿寺就被包裹在这样一股浓浓的阴冷之中。

    听玄奘说明来意,一位老僧面无表情地将他带到木叉毱多的住处。

    沙尔多说得不错,这里的僧人大多年高德劭,且看上去威仪齐整,严肃敬穆,令人生敬。但不知为什么,他们似乎并不欢迎这位来自东方的同修,特别是住持木叉毱多,其傲慢与淡漠,更是令玄奘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敌意。

    虽然觉得有些奇怪,但玄奘依然不以为意,他生性谦逊淡泊,对有学问的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重。木叉毱多曾经在天竺留学二十几年,各种经文均有涉猎,尤其擅长梵语,回到西域后又受到龟兹国王和民众的极度崇敬。有才之人大多自负,这也不足为奇。玄奘想,既然自己此次前来专为拜访求教,自然也就不必在乎对方傲慢的态度了。

    “弟子玄奘,见过大师。”面对端坐在蒲团上的木叉毱多,玄奘双手合什,深施了一礼。

    木叉毱多翻了翻眼睛,漠然地看着眼前这位来自东方的青年法师,简直不敢把他同那位传说中的高僧联系起来!玄奘的神情恭敬而又平和,披在身上的深色袈裟上还挂着雪珠,英俊的面容上有着风霜雨雪的痕迹,而那双明亮的眸子却又如赤子般清澈单纯。

    看上去的确不凡。木叉毱多心想。

    但同他在西域的名望以及人们对他的崇敬相比,又实在是太年轻了。

    最重要的是,这样一个僧人,就算他一生下来就习经,又能有多少佛学修为呢?他凭什么受到各国君王的尊崇和礼遇?

    “法师是要去天竺吗?”停了一段时间,木叉毱多终于开口问道。

    同第一次见面时一样,他说的依旧是梵语,听起来同波颇蜜多罗所说的中天竺梵语很相似,令玄奘颇感亲切。

    于是他也用梵语,恭恭敬敬地回答道:“正是。”

    这位木叉毱多大师也去过天竺,当年的他,一定也同我一样,因心中疑惑难解而远赴佛国的吧?这次有这么好的机会,我可要好好地向他请教。

    他却不知,此时木叉毱多的心里却是另外一种想法——你这小辈才多大年纪,就要去天竺求法?现有的经书你都读完了吗?

    “去天竺学经?”他缓缓地问。

    “是。”玄奘答道。

    两人四目交错,玄奘漆黑的目光恭敬中带着几分热切,木叉毱多灰色的瞳仁却是冷漠中透着几分轻视。

    “若是为学经,就不必去天竺了,”木叉毱多声音舒缓,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口吻,直截了当地说道,“龟兹的佛经教义,戒律仪轨都取法于天竺,僧人们所诵习的经教律仪,也全都依据原文。老僧这阿奢理尔寺里,《杂心》、《俱舍》、《毗婆沙》一切皆有,你在这里把它们学完,就足够受用一辈子了,何必多此一举往西方跋涉,去受那份艰辛呢?”

    听了这话,玄奘不禁一愣,随即问道:“这里有《十七地论》吗?”

    他相信木叉毱多所说的话,这里的僧人诵习的经文大部分都是梵文原典,也知道所谓《杂心》、《俱舍》、《毗婆沙》等书,都是小乘说一切有部的经典著作,而龟兹一直以来,流行的就是这些。莫非阿奢理尔寺里有大乘佛典?

    这当然不是没有可能的,木叉毱多毕竟在天竺留学多年,说不定,他真把梵文版的《十七地论》带回龟兹也未可知呢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玄奘心中竟涌起一阵激动——若果真如此,自己就不用为可汗封路而着急了,干脆先在龟兹住上一年半载,把这部大经学透了再说。说不定学完之后,凌山商道也就开了,到那时再走不更好吗?

    这个计划实在是太完美了!他正在心里盘算着,却听木叉毱多不屑地说道:“何必读那些邪书?真正的佛门弟子是不读这些东西的。”

    这个回答实在是令玄奘感到意外,满腔的热情被人兜头泼了一盆冷水,立刻觉得浑身冰冷,原本发热的头脑也因此清醒了下来。

    这就是龟兹国最受人尊崇的高僧么?玄奘简直不敢相信,在这个诞生并培养了鸠摩罗什大师的地方,在这个西域佛学最昌隆的地方,一个佛教领袖,最受人敬仰的高僧,胸襟竟是如此的狭窄,容不下别派学说!

    玄奘知道龟兹流行小乘佛法,木叉毱多信奉小乘,这本无可厚非。然而佛陀说过,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,任何法门都是平等无二的。所有的施设方便,都只不过是为了令不同根器的众生切入正知正觉,究竟选择哪种法门,要看个人。玄奘万万没有想到的是,一个高僧竟然对佛陀经典口出亵渎之语,并且是以这样一种傲慢的态度,对待一位前来求学问道的人!

    “《杂心》、《俱舍》、《毗婆》等论,中土皆有,玄奘少年时便曾读过。只是觉得它们所论述的佛理粗疏浅显,非究竟说,心中颇觉遗憾。正因为这样,玄奘才打算西行天竺,学习大乘佛教中的《十七地论》。此论乃是后身菩萨弥勒的启示,国师竟视其为异端邪说,难道就不惧无底枉坑么?”

    听到这清越而又冷俊的声音,木叉毱多意外地抬起了头,两双眼睛再次相对,玄奘深黑色的眼眸中已经没有了恭敬和热切,代之以如月般的清冷。

    木叉毱多心中一滞,这不再是一个求学者的目光!

    他这才突然意识到,眼前这位青年法师,是一个跋涉了千山万水,经历了千难万险才到达这里的人,他既谦逊又刚毅,既洒脱又执著,自己又怎能小瞧了他?